首页

免费踩踏调教视频网站

时间:2025-05-30 00:02:33 作者:“立规矩”就是在“打地基” 浏览量:99993

  中新网郑州12月6日电 (李海珠)“济源民营经济经营主体达11万户,占地区市场经营主体总量的97.8%。”12月6日,在河南省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,济源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、济源市常务副市长赵山称,经过多年发展,济源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达69.5%,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达87.8%,对税收的贡献率达88.4%,对就业的贡献率达90%以上,民营经济已成为济源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。

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。王宇 摄

  发布会通报数据显示,从主要产业划分看,济源民营经济数量在一、二、三产业的占比分别为99.5%、94.3%和98%。其中,在居民服务、批发零售等行业中,民营经济数量达99%以上。从企业进出口看,自2008年开始,民营企业已成为济源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。今年前10个月,民营企业进出口达349.7亿元,同比增长88.2%,占济源进出口总值的九成以上。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方面,民营企业同样作用突出。民营企业推动济源有色金属产业集群超千亿发展、钢产品深加工和现代化工产业集群向千亿级迈进,推动电子信息、纳米材料、食品饮料三大200亿级产业集群的聚链成势,也推动能源新能源、绿色环保两大100亿级产业集群的成长壮大。

  “民营企业是科研创新的重要力量,济源紧盯民营企业在创新平台建设、产学研用融合、核心技术突破、科技人才引育等方面的堵点、痛点,加快搭建高水平创新平台,助推民营企业向‘新’而行。”赵山称,截至目前,济源民营企业共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家,重点民营企业实现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全覆盖;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.44%、居全省第二位;优克电子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,3家企业获评省级水效“领跑者”名单,数量居河南省第一位;高新技术企业160家,科技型中小企业166家,数量较2020年均实现翻番。

  在提升服务方面,近年来,济源围绕民营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,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提升服务质效。如率先在河南省推出开办企业“1100”模式(一网、一次,零费用、零跑腿);聚焦土地、金融两个关键要素,通过容缺受理、并联审批、模拟审批等模式,实现“拿地即开工”“标准地+承诺制”“交房即办证”。2023年以来,济源为115个项目统筹用地4700多亩,为2375家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需求200多亿。

  赵山表示,下一步,济源将大力支持龙头企业、领军企业延链补链、做大做强,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、提质升级,着力打造更多的“单项冠军”和头部企业,加快建设能级更高、结构更优、创新更强、融合更广、生态更好的民营经济发展体系。(完)

【编辑:曹子健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联播观察|关键词看改革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

苏轼的一生,大起大落,大喜大悲,前期“桃李春风”,后期“江湖夜雨”。但是不管“大江东去”,还是“明月几时有”,惬意欢喜还是磨难坎坷,苏轼始终保持乐观、进取的人生态度。“至难”和“至远”,在苏轼心中是辨证的。

中方谈美方抛出所谓“中国产能过剩论”:包藏祸心

12月6日电 据“中国作家网”微信公众号消息,12月4日,台湾著名作家琼瑶在家中去世,终年86岁。6日,中国作家协会向琼瑶女士亲属致唁电,对琼瑶女士去世表示哀悼,并向其亲属表示慰问。

四川彭州一养猪场发生化粪池气体中毒事故,7人死亡

2023年9月6日,为促进川港职业与应用教育交流与合作,川港职业与应用教育联盟在香港中联办教科部、香港教育局、四川省教育厅的指导下成立。在川港职业与应用教育联盟帮助下,香港港专学院等7所香港院校的学生到四川交流学习。而部分四川院校的学生在香港实习后,还获得了留在香港工作的机会。

一见·全国两会后首次考察,总书记再次聚焦新质生产力

常年做烧饼的师傅则个个下手稳准狠,待烧饼桶芯壁温度达到200℃左右时,将未涂有糖油的一面饼坯涂上水后迅速贴实炉壁。白白的面皮经高温烘烤后慢慢膨胀、泛黄、变脆……大约过四五分钟,香气迸发。

云南保山“绿美+”经济两年产值逾203亿元

答:党中央、国务院高度重视学位工作和高层次人才培养。党的二十大提出,加快建设教育强国、科技强国、人才强国,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,加强基础学科、新兴学科、交叉学科建设,加快建设中国特色、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。2023年5月29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,要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、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,要求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。1980年,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》。学位条例作为我国第一部教育法律,建立了我国学位制度,开启了教育法治建设进程,在促进高层次人才培养、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。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,学位条例已不能满足实践需求,需要修改完善。2018年,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将学位条例(修改)列入立法规划。教育部在深入调研论证、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,起草形成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草案(送审稿)》,于2021年11月提请国务院审议。2023年6月,国务院第8次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草案,2023年7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。此后,教育部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、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开展学位法立法调研、征求意见和草案的修改完善工作。2023年8月、2024年4月,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学位法草案进行了两次审议。2024年4月26日,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,同日,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,公布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》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